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國立台南啟聰學校台南校區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國立台南啟聰學校台南校區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台南啟聰學校教師會96.11.25

  台南啟聰學校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特殊學校。近一年來,因兩校區整併問題,紛紛擾擾,身為台灣特教發源地的台南校區,也面臨被湮滅的危機。姑且不論此整併政策適當與否,就歷史文化與特殊教育而言,台南啟聰學校台南校區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一八六五年,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與牧師杜嘉德等人,率先來到府城古都,展開傳教兼醫療、教育等工作,隨後牧師巴克禮、李庥、甘為霖等,相繼來台,共襄盛舉。他們除了擔任神職外,分別在醫學、傳播、教育等方面學有專長。他們把先進的西方文明科技引進府城,使之得以領先其他地方,邁開大步向現代化前進。

  他們創辦西式醫院(今日的前鋒路新樓醫院)、宗教兼文化性質的報紙(今日的台南教會公報社、聚珍堂)、現代化的男生中學〈即今日的私立長榮中學〉與女生中學〈今日的長榮女中〉;此外還創辦了台灣第一所大學〈今日的台南神學院〉與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訓瞽堂,今台南啟聰學校的前身)。府城在這些傳教人士的默默耕耘下,民智大開,社會風氣丕變;人民由排拒西方文明,到欣然接納;由封閉保守,到開放多元;由迷信落伍,到科學先進;隱然結合東西文化的城市之雛型已經形成。當時台南號稱府城,意為全台首善之區。而前述這些先進的文教醫療機構,都在今之青年路、前鋒路,與博愛路(北門路)一帶。因此,若要考據台灣現代史,這一地帶的古蹟文物,包括台南啟聰學校在內都是彌足珍貴的材料。

說到台南啟聰學校,我們不妨站在實際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來說。

台灣特殊教育的發源地──國立台南啟聰學校台南校區(以下簡稱台南校區),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價值,值得保留維護的地方:
第一、它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緬懷先賢無私奉獻的地方。118年前,當台灣社會還非常貧窮落後,一般教育都尚未發達,更遑論特殊教育的時候,甘為霖等一批傳教士,就在府城默默展開特殊教育工作。他們除了奉獻專業知能外,還出錢出力,春風化雨,培育盲聾學子,完全不求任何回報。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值得後人緬懷追念。

第二、它是台灣第一所倡導殘障者的人權天賦平等的教育機構。一個世紀前,當台灣社會還普遍歧視殘障者,視之為人渣、賤物、罪惡的象徵、家門之不幸等,而拒絕他們就學時,它就力矯此一錯誤觀念,把盲聾等傷殘學生接納過來,慇勤教誨,如慈母之保赤子,使之殘而不廢。這是多麼先進、又多麼偉大的思想!

第三、它是台灣第一所聘僱盲聾殘障者擔任教職員工的公家機構。以往人們要到公家機構服務,第一關是體格檢查,凡是身體有缺陷的,不管你有多大本領,都不能報考,更遑論錄用。但台南啟聰學校在百年前就有聘用成績優秀的畢業盲生、聾生擔任按摩與裁縫指導技師的紀錄;民國

四、五十年間更聘用謝茂昌、陳麗飾、蘇秀枝、莊阿雪等優秀校友擔任教職員工。扶助弱勢,劍及履及,堅定果決,不為成規束縛,這種胸襟與魄力,即令今人亦望塵莫及。
第四、它是台灣第一所設校醫(民國十六年王百焜醫師);第一所對聽障學生實施口語教學與音樂教學;第一所培養盲聾學生上大學深造,並順利畢業的特殊教育學校。

第五、就社會教育的價值而言,台南校區由於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各項文化交流頻繁,是一個可以讓校友返校參訪或再教育、外賓來校參觀仰慕、學者來校觀察研究,以及政府宣揚台灣特殊教育成就——尤其是聽障教育的櫥窗。其多元價值實在訴說不盡!

第六、另就未來發展性而言,以台南校區優秀的地理環境,可以結合附近復健醫療網、成功大學輔具開發、台南大學特教系所、豐富的志工網絡、鄰近普通中小學策略聨盟、台南就業服務中心及黃金商業圈,建立產、官、學、研等知識技術服務背景為後盾,提供聽障學生從0-3歲早期療育、學前、國小、國中至高職實習、就業、校友回流再教育及聽障資源中心、手語推廣等全方位服務,推動精緻化的特教服務理念,落實生涯教育的觀點,建立社會融合教育的典範。
綜上所述,國立台南啟聰學校台南校區是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台灣特殊教育發源地,她深具歷史意義,是人文精神的象徵,也是文化古都的瑰寶;她更深具特殊教育的現實優勢,是發展特殊教育、維持專業效能不可或缺的地方,有良知、有遠見的官員、教育家,請千萬予以保留、維護,則莘莘殘障學子幸甚!國家幸甚!

沒有留言: